|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1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电磁波与引力波聚合效应

[複製鏈接]

834

主題

1

好友

8190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13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884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209
    金錢
    -90
    威望
    8190
    主題
    83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3 天前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一)引言
    电磁波与引力波具有粒子性,粒子能量仅与频率有关,所有自然物质的质能在自然消耗,所有物质均在持续发射电磁波,另有脉冲星等是连续加脉冲非连续发射电磁波,万有引力是引力波的普遍状态,是连续发射状态,大质量天体合并产生的引力波是特殊状态,这种引力波是瞬时的。相同频率的粒子遭遇时将产生聚合,转变为新的粒子,产生有质量的物质,是必然的聚合。
    量子(引力子与光子)在直线传播方向上没有相互作用,相同频率的量子在相互碰撞时产生质量。量子的直径约为普朗克尺度,量子如同细棒直径很小但长度很长,长径比超过100倍,并且频率越高长径比越大,因此在传播方向量子没有相互作用(或者说作用力远低于可观测与计算数量级),垂直方向相互作用明显。
    (二)黑洞的引力波聚合
    黑洞的巨大引力产生的引力子聚合,引力子在黑洞内改变的仅仅是黑洞的空间扭曲,如同振动消失在空气中一样。
    引力波进入黑洞视界内,引力波发生畸变,粒子性突现,在黑洞引力产生的阻力作用下引力粒子逐渐被吸收,引力粒子无法穿越太阳质量的黑洞直径一半的尺度。引力波按光速传播,假设引力波的波长为1米,那么每通过一个波长的尺度波程,引力波衰减一半,如同电磁波在钢板中间传播一样,进入如地球那样高密度天体时,迅速衰减,传播超过1000米基本可以认为已经衰减完,所以难以长距离在黑洞内传播,由于黑洞内部并不均匀分布,因此只能通过估算得出引力波在黑洞内的传播尺度。
    进入黑洞视界表面的引力波,部分进入黑洞,与黑洞产生聚合,另一部分绕过视界表面,形成引力透镜,像引力波没有经过黑洞一样进行传播,同光经过大质量天体时一样产生引力透镜效应。
    (三)星云与恒星的引力波聚合
    已有的证据均证实在真空中引力波的传播没有衰减,遇到大质量的星云与恒星时,由于周围产生引力扭曲,引力波将沿扭曲的空间传播,引力波在星云内产生衰减,但星云是低密度或致密度的物质,只是聚合了部分引力波。恒星是高致密度或密度的物质,进入恒星表面的引力波全部被恒星吸收,经过恒星表面的引力波绕过恒星,产生引力透镜效应,因此经过恒星与星云后引力波基本相同,只是衰减了引力波的强度。星云与恒星都不能阻止引力波的泄露。
    引力透镜效应:来处遥远星系的引力波与电磁波经过太阳(大质量天体)时,由于引力作用,汇聚了平行引力子与光子至一点(区域),聚合了大量能量,以太阳为例,十光年外辐射强度约为300毫瓦每平方千米,遇到类似太阳质量约800亿千米外聚合,每平方千米聚合能量1300千瓦,可以产生基本粒子,直接生成质量,由于是相同引力子或光子,可以产生大量粒子,聚合点约一平方千米,每年约聚合质量0.455微克的物质(百万分之一的质量转化率),更多的恒星电磁波与引力波均产生质量,伴随时间逐渐积累,形成微小天体。
    太阳外层形成质量后,照样保留了原有粒子的动量,并且是远离太阳的方向,因此在800亿千米外形成奥尔特云,经过汇聚后形成小质量天体,产生柯伊伯带。
    (四)空间的引力波聚合
    相同频率与相同强度的引力波在交汇时会产生质量,如同光子一样,正负电子湮灭会产生光,也可以反过来生成。
    量子是细长结构,因此正面碰撞的概率很低,侧向碰撞的机率则要大得多,在星云与星云附近,大量产生碰撞,碰撞产生大量的碎片物质,并不依赖星云的引力。再次为星云的产生与聚集创造机会。
    宏观上碰撞分为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完全守恒。在微观上不存在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只存在完全非弹性碰撞。
    由于微观粒子或能量团之间的作用力非常小,但运动速度非常大,光速或者接近光速,如电子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远大于平常所见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速度,因此碰撞几乎完全取决于空间位置。
    在均匀的空间里,粒子向外发散,碰撞的机会很小,在太阳周边空间扭曲不严重的空间,由于传播的光程相等,因此碰撞机会也很小。在四边形(或正方形)的二只角上,发射的光线或引力波互相碰撞,但大多向外传播不会有机会碰撞。

    (五)引力敞开假想
    宇宙是黑洞,那么引力波无法穿透宇宙的视界表面,引力波始终在宇宙内。
    如果宇宙是开放的,那么引力波将外传,质量与能量必然快速降低。这与宇宙大爆炸理论对应,但宇宙需要回到原点,这必须是封闭的。
    敞开的宇宙,无边无际,宇宙背景温度将持续下降,并且下降速度越来越快,但这与温度极限为绝对零度相矛盾,绝对零度的极限要求温度下降速度越来越慢,并且不能达到绝对零度,只能无限接近。
    绝对零度意味着不对外发射电磁波,因为对外发射电磁波就意味着能量减少温度降低,绝对零度没有温度可以下降了,因此绝对零度只能是理论上的存在,不可能在现实上出现的温度。于是接近绝对零度时只能降低接近的速度,使之永远达不到绝对零度。
    敞开的宇宙由于能量减少,质量降低,对质能的束缚越来越弱,逸出的能量与质量越来越多,于是加速温度的降低。

    宇宙象个毛球体。
    电磁相交是质能转换的关键,半波损失与全反射是能量转换为质量,再转换为能量的过程,因此有一个滞后过程,并且需全反射的介质表面纯度极高。
    宇宙的边界是质量与能量的聚合,质量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宇宙膨胀,在引力的作用下收缩,两者处于平衡状态,电磁波产生的动量打破平衡,宇宙膨胀,由于宇宙的背景温度相当低,并且处于下降的过程,因此宇宙是减速膨胀的状态。
    旅行者在太阳系外层的运动中发现粒子比想象的多。
    旅行者还有没有探测到的粒子。
    霍金辐射提示可以解脱或脱离引力的束缚,但同时确定宇宙是封闭的,太阳系的边界是质能转换边界,宇宙的边界就是质能转换边界。电子电量或许只是技能转换的中间物。
    电荷是中间产物,相同的引力子才能能量转化为质量,相比于质能转化更难。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按這成為會員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6-29 20:32 , Processed in 0.03447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