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创新为核聚变提供润滑保障 [打印本頁]

作者: p30900    時間: 2024-6-8 22:03
標題: 创新为核聚变提供润滑保障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新的历史时期,青年科学家加入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科研主战场。

如今,刘维民的学生周峰接棒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自己在英国剑桥大学求学的3年中,时常与老师畅聊学习生活状况、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并探讨润滑学科如何发展。“这种关心和情感的沟通使得我虽然身在异国,但始终觉得未曾离开。”周峰说。

2008年,周峰回到实验室,组建自己的团队并开辟新的研究方向——以仿生为基本理念,发现并人工模拟自然界中的润滑组分结构,发明减阻材料。2015年,其主持完成的该方面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用创新方向,带动年轻人成长。”现在,周峰常帮助实验室的年轻人梳理研究方向。比如,副研究员蔡美荣设计的自约束凝胶润滑剂颠覆了几千年来的润滑使用形式,在国际上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

2013年,王鹏从德国马普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回到实验室。王鹏一度很迷茫,此时,导师刘维民提醒他关注极端环境如核环境下的润滑。

“接触之后我发现,核泄漏事件70%是由微动磨损造成的,润滑材料至关重要,而我国在这方面研究实力薄弱,产品依赖进口。我们实验室要有历史担当,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王鹏说。

如今,王鹏和团队研发的固体润滑薄膜材料首次在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上成功应用,解决了远程遥操作机械臂关节轴承润滑的难题。

未来,他们还将为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提供整体润滑保障。

王鹏坦言,自己受老师影响很大,“老师在这里默默奉献了35年,言传身教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忠诚、什么是使命,我从没想过去别的地方”。

在刘维民看来,人才要放手去用。“1992年我还不到30岁,老师薛群基先生就敢让我做实验室副主任。我们实验室的传统是敢于用人,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培养人才。”

“这里像科研的世外桃源,包容、宽松、信任、支持,大家可以踏踏实实、心无旁骛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周峰认为,打造和谐奋进的科研文化是实验室几十年来薪火相传、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这样一支能打敢拼的队伍,先后5次在科技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获得“优秀”。

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除了高技术领域产品,亦有很多成果进入工业应用。例如,实验室经过十年磨一剑的努力,从配方到工艺全流程攻克润滑材料技术难题,今年3月获得国际标准认证,可以在国产大飞机上批量应用。

“固体润滑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从事它的科技工作者内心要足够强大,有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的精神,有坚守心中理想不放弃的恒心。”兰州化物所所长王齐华如是说。

刘维民则说:“我国高端润滑材料市场目前基本被发达国家垄断,我希望在2035年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之前,能看到中国在润滑的众多领域超越西方发达国家,真正走到世界的前列。”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84.95.51.83:8080/)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