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保全称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成立于1991年,当时是交通银行的全资子公司。
1997年,陆家嘴的交银金融大厦开工建设。这座大厦是H型的双塔楼,计划西塔给太保用,东塔给交行用。 1999年底,交银金融大厦完工时,交行已经不再是太保的股东了。但两家人还是照样搬进了新楼,按原定的一家一半。 期间发生了什么,导致交行失去了这么重要的子公司的控股权呢? 1993-1995年,中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胀。当时的CPI同比增速曾超过20%,官方存款利率也一度高达10.9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 1995年,著名的3.27国债事件就是由于当时通胀率太高,财政部给国债保值贴补。万国证券与中经开围绕保值贴补多少钱的博弈。 10.98%的存款利率一直持续到1996年。在短期存款利率这么高的时候,人们是不愿意去买低收益率的长期储蓄险的,而保障险的需求远未到来。所以当时保险公司只好不断抬高保单的收益率才能卖得出保单。 问题是当时的高通胀与高存款利率都是短期的,几年就结束了。但保单是非常长期的,普遍在20年以上,甚至终身。利率下降时,银行存款期限短,利率在下一次续存时就会下调,而保单一旦签完就再也不能变更了。所以从高利率掉到低利率,银行没事,保险死了。 1995年-1999年6月,太保销售了大量保证收益率在4-8.8%的寿险保单,平均负债成本约为6.53%。这远远超过了后来保险常见的5%左右的投资收益率。 1998年11月18日,保监会成立。1999年6月10日,保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寿险保单预定利率的紧急通知》,规定寿险最高预定利率为2.5%。 当时的老三家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都处于严重资不抵债的状态。同时,中国银行业自己也坏账缠身。1999年起,国家设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剥离银行坏账,同时也剥离了银行许多副业,包括保险、证券、信托、房地产等等。 交行也是在这一背景下,把亲儿子太保卖给了上海市政府。1999年8月28日,上海市政府以每股1.86元买下了交行持有的太保50.01%的股权。之后上海市政府又将这些股权转给了上海市国资委的几个平台:上海久事、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申能集团,以及外部的云南红塔实业。 上海市国资委持有这些股份至今,基本没有变动过。期间没有送转配股,没有对上海市国资委增发过。20年前的每股1.86元的成本,在今年已经能收到每股1元的分红,而且基本上年年增长。今年分红/历史成本=54%。 数据来源:中国太保年报 这是什么概念呢?1999年上海刚有商品房不久,我家也是在差不多那时候买的期房,当然交房要晚一些。当时单价3600元,总价30万。现在如果毛坯出租,每月租金也就5000元,一年6万。今年租金/历史成本=20%。 太保的股票在这20年中,增值的速度比上海的住宅都快,而且太保的起点还是资不抵债的状态。 在太保2017年年报中,作为大股东的申能集团说到: 申能投资中国太保的资金大约为40亿元,近10年的分红收益就达52亿元,截至2017年底,我们所持有的中国太保股权市值已达507亿元;申能投资太保寿险和太保产险的资金分别为1.8亿元和0.93亿元,近10年分别获分红收益2.3亿元和0.8亿元。 有了这样的股息回报率,股东可以不再看股市的脸色。股市涨还是跌,甚至开不开门,都不影响公司给股东的分红。也正是有如此高的股息,股东可以坚定持有一家公司20年,坚定不卖,还在增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