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51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光子反冲成像:观察分子内部的新方法

[複製鏈接]

5229

主題

1

好友

1萬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2024-4-17 22:16
  • 簽到天數: 247 天

    [LV.8]以壇為家I

    推廣值
    0
    貢獻值
    1
    金錢
    7461
    威望
    15989
    主題
    522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2-7-10 10:05:4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近日,德国和瑞典科学家利用欧洲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XFEL),通过创新的“光子反冲成像”(Photon-recoil imaging)技术,研究X射线与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该方法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原子级的化学反应,将成为探索非线性X射线物理学的有力工具。

    观察X射线与原子之间相互作用

    1921年,爱因斯坦因发现光的量化,即光子作为光粒子流与物质相互作用,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从量子力学的早期开始,人们就知道光子具有动量。原子对光子的吸收和发射是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自1960年代以来,强激光束的出现推动了所谓的“非线性光学”的发展。于是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用X射线代替可见光来操作非线性光学系统,即将非线性光学扩展到X射线光谱域。但由于非线性效应难以捉摸的性质,尽管理论概念数十年前就已提出,迄今科学家们仍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随着2017年位于汉堡的XFEL的投入使用,科学界朝着这一目标更近了一步。

    最近,德国柏林马克斯·波恩非线性光学和超快光谱研究所(MBI)、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位于汉堡的欧洲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XFEL)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光子反冲成像”技术,用来观察X射线与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该技术可以区分X射线范围内的自发和受激拉曼散射(SRS),使得人们几乎可以对单个原子上受激拉曼散射进行自由地研究。相关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为了测量实验中激发原子的散射,研究人员将准直的氖原子超声束与XFEL光束成直角相交。当X射线光子的能量与氖的俄歇跃迁能量发生共振时,瞬态激发原子会受到自发拉曼散射的影响。优化X射线的强度和光子能量,则瞬态激发原子在自发衰减之前会与另一个具有适当光子能量的XFEL光子相互作用,产生受激拉曼散射,并沿入射光子的方向发射光子。此过程需要来自X射线的两个光子,因此是非线性的。由受激拉曼散射引起的激发原子基本上不会发生偏转,在检测器上显示为一条锐利的直线。

    有望更好地了解原子级化学反应

    论文第一作者,柏林马克斯·波恩研究所的乌利·艾希曼教授解释说,在受激拉曼散射过程中,两个光子沿与两个入射光子完全相同的方向离开原子,原子不改变其动量,也不改变其飞行方向。这与更频繁的线性过程截然不同。在线性过程中,首先吸收一个光子,然后发射另一个光子。由于发射的光子通常以不同的方向发送,因此原子发生偏转。通过观察原子的飞行方向,研究人员能够清楚地将X射线激发的拉曼过程与其他过程区分开。

    XFEL的迈克尔·迈耶博士解释说:“如果将来我们将新方法与不同波长的X射线脉冲一起使用,就会带来特殊的可能性。”具有不同波长的X射线脉冲可以专门处理分子中的单个原子,因此可以详细了解分子中电子的波函数随时间变化的方式。这为研究非线性X射线过程建立了非常有前途的分析技术。

    长远来看,科学家们还希望借助定制的激光脉冲对其产生影响。乌普萨拉大学的贾恩-埃里克·鲁本森教授说:“我们的方法有望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原子级的化学反应,将来甚至可能影响它们。”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按這成為會員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12-21 16:29 , Processed in 0.018080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