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47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减薪、罚款与中国经济大考

[複製鏈接]

889

主題

0

好友

5412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郁悶
    5 天前
  • 簽到天數: 518 天

    [LV.9]以壇為家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24
    金錢
    12163
    威望
    5412
    主題
    889

    簽到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21-12-25 19:18:51
    2021年岁末,有关中国经济亮红灯的警讯不断传来,预示横亘前方的“苦日子”与“紧日子”。
      

    除了学者警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评估以外,本月初,网上就传出多省市公务员减薪的消息。江苏、浙江、广东、福建与上海这几个经济发达地区首当其冲,浙江一名女公务员通过微博诉苦称工资骤减了25%,约5万元(人民币,约1万新元),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另有消息说,广东某些地区已经开始缓发补贴,只保障基本工资发放。
      

    事后有舆论解读,中国公务员收入由基本工资、绩效奖金与各种补贴组成,这次实际上减的是绩效奖金、而且是整顿原本过高的绩效奖金。不过,绩效奖金与补贴在公务员收入中占比很高,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如此,这部分收入被削减,当事人当然会有痛感

      

    相对于直播“带货女王”薇娅因逃税在浙江被重罚13.41亿元,公务员薪金的损失可谓小巫见大巫了。薇娅本周被曝两年间偷逃税款6.43亿元等,加上滞纳金与罚款,她须缴付13.41亿元。
      

    在较不富裕的地方,局面则是胡闹得让人义愤。在只有75万人口的河北霸州市,地方政府为弥补财力缺口,竟对全乡企业开展地毯式检查,通过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67天内开罚了6700万元,上周被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严厉批评。
      

    针对上述几宗近期舆论热点,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前天撰文,将减薪、薇娅与霸州事件联系起来分析,指出其中相同之处,那就是中国地方财政紧张了。比如霸州的做法近乎“明抢”,不如此财政可能就揭不开锅了。有网友戏谑回应孙立平:南北方的经济差距就在此,浙江杭州只罚一个薇娅就轻松入账13亿元,霸州把全市企业罚了一遍,累计入账6000万元。
      

    这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现实,正是中国当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具体表现。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导致了消费减速,作为传统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的低迷,对各方面都产生联动效应。有统计显示,中国地方政府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卖地收入,再有10%至15%来自房地产开发的相关税收。今年下半年,卖地收入下降了三成,直接导致了地方财政紧张。
      

    清华大学经济学家李稻葵12月2日在第14届金麒麟论坛更抛出警告:以五年作为整体看,中国可能进入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最困难时期。全球外需衰退、产业链重新布局以及“碳衰退”,加上中国国内内需不足,构成了这个困难时期。
      

    说话温文儒雅的李稻葵也给政府支招,要闯过这一关,首先是把还没有进入中等收入水平的10亿人口(大部分在农村)吸引到城里来,其次是推进产业升级。李稻葵并反复强调,要“重修政府与市场经济学”。
      

    他很小心地解说,要在各地形成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除了政治激励、比如统一思想必须到位,同时也必须足够的经济激励。这包括给地方政府保留足够的财政收入,把现有的地方债转到中央,并将税收从生产环节征税改为更多在消费环节征税,让地方政府有动力把人口规模做大。他也提出,与其部门各自为政,自定限碳目标,不如统一碳税,培育减碳市场。
      

    实际上,不管是孙立平或是李稻葵的言论,背后都指向政府行为,政府跟市场的关系,以及国家治理的问题。
      

    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处在扩张阶段,这些扩张未必都是高质量的,甚至可能埋下了未来的危机;高层的回应方式是强调高质量发展,并按住各方“低质量”发展的冲动,同时不断化解风险;使用的手段以行政与政治为主,包括由上而下的管束与意识形态的管控。这于是加剧了中国原有的多重失衡,包括政治手段与经济手段的失衡、舆论上左右失衡、国有与民企的失衡。
      

    当经济总体上行、顺风顺水时,这些失衡造成的弊端并不明显,但日子久了、或内外部形势不利时,难题就来了。过去几年来,中共在反腐、强化中共领导,意识形态的斗争中取得成绩,谁想到一场经济大考已赫然来到眼前,虽然未必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时期,但显然将是中共十八大以来第一次真正的经济大考。
      

    结果会是什么?中国能否再来一次危机倒逼改革,进一步完善治理,弥补管理工具短板,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大家拭目以待,也需要时间。明年,全球复苏不牢固,疫情仍在反复,中国经济将明显放缓,这是不确定中可以确定的。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6-3 07:17 , Processed in 0.041994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