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海南文昌7月24日电 (马帅莎 孙自法)问天实验舱24日成功发射。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研究员、应用发展中心主任张伟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空间站将开展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空间新技术及应用等4大领域的65个研究计划,包括近千项研究项目。
中国空间站建造完成后,将在轨运行十年以上。据知,空间站已研制了密封舱内的先进科学实验柜、巡天空间望远镜和舱外暴露实验装置。此外,密封舱外有独立载荷接口和大型挂点,在应用与发展阶段已规划了数十个舱外载荷项目。
张伟表示,在未来四大研究领域之中,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要深入研究空间环境各因素对生命体细胞、组织、器官等各层次的影响与作用机理,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在空间条件下的生长、发育、遗传、衰老等响应机理研究,探索认知生命体太空生长发育与繁衍规律;并利用空间特殊环境发展创新的药物和医疗技术,如合成生物制造、基于蛋白质结晶的空间药物研发等。
微重力物理科学主要研究揭示重力掩盖下物质运动的本质规律,包括微重力流体物理、燃烧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和微重力基础物理等方向的研究。例如,开展表面张力驱动的流体动力学研究、微重力条件下的层流和湍流燃烧特性研究;利用微重力及无容器条件开展高熵合金、多孔陶瓷、激光晶体和纳米材料等新材料制备,实现100 pK超低温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并开展低温量子相变等超冷原子物理基础前沿实验;建立空间高精度时间频率系统,进行广义相对论高精度检验、全球重力位测量等研究。
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领域利用巡天光学望远镜(CSST)、高能宇宙辐射探测设施(HERD)等天文观测设施,开展暗物质与暗能量,宇宙结构形成与演化,星系起源与演化,超大质量黑洞的形成与演化,宇宙线起源以及太阳系外行星探测等研究;并着眼全球气候变化、碳达峰与碳中和等关系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对地观测新技术和新体制的研究与验证。
空间新技术与应用领域要发展空间机器人与自主系统、太空智能制造与建造、微小卫星编队及应用、地月空间光通信与自主导航技术、核心元器件与部组件等空间新技术试验,提升我国探索、开发与利用太空的能力。(完)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84.95.51.83/)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