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壁之上,蝌蚪文横行 蝌蚪文也叫“蝌蚪书”“蝌蚪篆”,为书体的一种,因头粗尾细形似蝌蚪而得名。蝌蚪文的名称是汉代以后才出现的,意指先秦时期的古文。 关于仙居山崖上的这个千古之谜,目前存在的一些分歧,有人说这是少数民族留下的文字;有人说是六七千年前生活在仙居的下汤人的遗迹;有人说是大禹治水时所刻。 纵观充满历史神秘感的中国,我国已发现神秘的、有待破解的原始文字或符号共8种。即曾疑为古籍伪作的《苍颉书》、《夏禹书》,贵州的“红岩天书”、“夜郎天书”,四川出土的“巴蜀符号”、云南发现的“东巴文字”、绍兴禹庙的“峋嵝碑”文字和仙居的蝌蚪文。 而从发现的时代看,仙居的蝌蚪文最早,在南朝孙诜著的我国第一部地方志《临海记》中就称韦羌山“上有石壁,刊字如蝌蚪”。 二十四史中的《宋书·州郡志》亦称“天姥山(韦羌山别名)与括苍山相连,石壁上有刊字蝌蚪形,高不可识。” 攀岩上去的探险者正在近距离观赏蝌蚪文 发现最早,却最难以释读。 其它7种文字或存于书,或出现于出土器物,或写于木石,或刻于石碑,或镌于石壁,均属有目共睹之字。而唯独蝌蚪文扑朔迷离,至今还未见其篆文摹本。 这些图文符号究竟有什么含义? 为一探究竟,历代不乏胆大妄为者,如明《万历志》和清《光绪志》载:东晋义熙年间,一位姓周的廷尉曾“造飞梯以蜡摹之,然莫识其义”。后郡守阮录和北宋县令陈襄亦曾“携众以观”,终因崖高路险,“云雨晦瞑”,未得结果。 陈襄还留诗叹道:“去年曾览韦羌图,云有仙人古篆书。干尺石岩无路到,不知蝌蚪字何如?” |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84.95.51.83/)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