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中国科学的悲哀一一主流扼杀能量球(一) [打印本頁]

作者: a5133911    時間: 2017-3-31 03:05
標題: 中国科学的悲哀一一主流扼杀能量球(一)
能量球理论投稿中国科学院,然中科院对此理论是不屑一顾,或不可理解,或莫名反感?
能量球理论系统全面深入细致地解释宇宙循环,而对于宇宙奥秘的破解,那是人类几千年来最大的梦想和最大追求,这样的理论会没有意义?敢问中科院,能量球理论错在哪里?
对于宇宙来说,宇宙最大的现象是我们所认为的物质,地球上的一切物体和天空中的所有天体都属于物质的范畴。地球万物由原子构成,原子就是物质。原子是由原子核电子光辐射等组成的一个体系,也就是说整个原子体系都是物质的。由于科技水平有限,我们不能深入原子中去深刻细微地观察和解剖物质,而只能是从它的外在表现来推断它的内在实质。
物质最大的表现是物质在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碰撞效应。在地球上不论是固态液态汽态,还是宏观微观,物质体都能表现出碰撞效应。只要是物质都能发生碰撞,没有不发生碰撞的物质。也就是说物质最大的性质是具有阻挡性,能发生碰撞,具有碰撞效应。由此可推出,物质是种有形实在不灭的东西,有形的东西才有碰撞点,实在的东西才能发生实实在在的碰撞,不灭的东西才具有碰撞效应。我们随手拿起一个物体,它都能发生碰撞。如果物质不具阻挡性,那地球原子根本就不可能堆集在一起?物质必须满足碰撞,不可能不发生碰撞,不可能互相穿越?
原子是个体系,体系内的各种粒子都应满足碰撞。比如一堵原子墙体,任何原子东西碰在墙上,都不可能无碰撞效应地穿越,就算是最细微的光也不能。宏观物体由微观粒子组成,宏观物体的碰撞实则是微观粒子的行为。
总之,物质具有阻挡性和碰撞性,物质是实在的不是虚无的,不存在不具碰撞效应的虚无的东西。这一概念我们必须要确认,并作为基本原则。
这不是种假定,是种事实,是宇宙的客观存在。我们要坚决铲除一切不实在的东西,要坚决废除一切虚无的理论。
物质是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空间里。对于任一空间我们可以拍张照片,把物质空间运动都定格在这张照片中。我们发觉空间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就在其中。什么物质运动产生出空间,真是无稽之谈,没有空间物质放在哪里?我们把这张空间照片无限地放大,把所有的物质的实在的东西都拿开,剩下的就是空间。这剩下的空间是什么呢?如果空间是物质组成的,而物质又是具有阻挡性和碰撞性的,物质在空间里的运动是必会被阻挡和形成碰撞,那物质又如何能运动呢?而事实上粒子的运动可达到光速。
由此可见,如果空间是物质的,那物质在物质中根本无法运动?如果空间是物质的,那空间物质又处于什么中?不可能永运处于物质中,不可能没有一无所有?空间是物质的根本就推不起走,空间不是物质的那它就是非物质的,而非物质的虚无的不具碰撞效应的东西又不存在,那空间就只能是非物质的一无所有?
物质是实在的东西,对于非物质的虚无的东西我们不可想象?但假设有虚无的东西,那也是推不起走的,不能对物质起任何作用的东西又有何用?宇宙既然已设定了实在的东西,又何必创造出个虚无的东西,那岂不自相矛盾?
总之,空间是一无所有的环境,物质是存在于一无所有中的,空间是种一无所有的客观存在。时间是物质在空间里的运动过程,一种思想概念,一种应用方法。宇宙空间无边无际,宇宙时间无始无终,可以说时间空间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物质运动,存在的是我们的应用方法。时间空间都是概念,绝非实体,因而不可扭曲。
我们确认了物质是种实在的东西,空间是种一无所有的环境,那物质在空间里又是如何存在和运动呢?
物质在一无所有的空间里,只能是以惯性状态存在,不可能是引力状态?假设两个物体在一无所有的空间里能够产生引力,那请问这引力是如何产生的?以何种形式展现?又如何起引拉作用?引力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斥力又是什么?引力与斥力又如何协调?谁要是肯定万有引力,那就请先把上面这些问题解释清楚了再说?如果引力不借助任何物质,凭空产生,无中生有,那引力理论就有问题?如果引力借助引力子,那引力子又是什么东西?又如何存在?又如何运动?又是否具有引力?又如何产生引力?
如果说物质在空间里以引力状态存在,那会存在很多问题,也根本推不起走,也形不成宇宙的有机运行,也与众多事实不符?
惯性现象是宇宙的广泛现象和普通遍存在,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我们给静止的物体一个碰撞力,它就会沿力的方向运动。我们给运动的物体一个碰撞力,就会改变它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物体在空间里的固有属性。地球上的物体之所以没作匀速直线运动,是因为它随时在受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而在最微观的粒子上,它们的运动都是遵循惯性运动。
一切物体运动都基于惯性运动,惯性运动形成惯性碰撞,惯性碰撞改变惯性状态,力是惯性碰撞力而非引力。
确认物质是实在的,空间是真空的,运动是惯性的这三大根基概念后,物质的普遍运动形式就是种碰撞反作用力的喷射形式的运动。一个作惯性运动的物体要改变其运动状态,它必须要受到一个力,也就是它必须要受另一个物体对它的碰撞,并在碰撞中彼此改变运动状态。这样在这个物体的运动方向上必然存在着另一物体的反方向运动,就象这个运动物体后面在喷射物质一样,这就等于说物体运动是碰撞反作用力的喷射形式的运动。这一运动形式在客观宇宙中也是充分体现的,粒子的辐射和星体的辐射都验证了这种喷射形式的运动。辐射是种客观存在,是被无数实验验证了的。
惯性碰撞是种离散运动,而宇宙的运行是种物质的聚集运动,光靠惯性运动是形不成宇宙的有机运行的。只有在惯性运动的基础上,在粒子的自由组合中,发展和演化出一种更高级的运动形式,才能实现物质的聚集运动,这种运动形式就是能量球装置运动。
我们知道宇宙物质间是存在组合的,单个光子微乎其微,一群光子形成光量子,电子是光子的上万倍 ,中子(质子)是电子的1840倍,不同数量的中子(质子)组成大小不同的原子核,原子核携带电子和光子构成原子体系,无穷原子聚集成星体,无数星体汇集成星系,星系的合并组成更大星系。由此可看出,物质存在一种组合规律,和组合运动循环。
物质之间是如何组合的呢?首先我们要确认,物质运动是基于惯性运动,力是惯性碰撞力,物质相互作用是惯性碰撞相互作用,物质运动形式是碰撞反作用力的喷射形式的运动,还有就是要确认物质组合是必然的,物质循环是客观存在的。
物质相互作用是惯性碰撞相互作用,物质组合是在碰撞中实现的,组合是物质融合性和粘连性的组合。在宇宙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必然存在着物质的由小至大和由大至小的循环过程。由小至大也就是从基本粒子开始,从大爆炸的分解开始。大爆炸后必定有组合,不然宇宙万物从哪儿来?它的第一个组合物又是什么呢?
组合是从大爆炸的基本粒子开始的,也就是那些爆炸开来的无穷无尽的到处乱窜乱飞的微小粒子。这些基本粒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速度拥有动能,在乱碰中不停地改变惯性运动状态。
我们又如何看清粒子的运动状态呢?运动是相对的,是运动是静止在于如何选取参照,如果我们把整个宇宙空间当成一个不动的参照,那在整个宇宙里一切速度方向运动质量能量都是种绝对,一种相对中的绝对。
对于宇宙的物质组合,首先要明确一点,宇宙不是谁设计的,宇宙是自然演化的。宇宙的自然天成,宇宙天衣无缝,是宇宙自然演化和自然实验的结果。也就是说在宇宙的物质自然组合中,只要有一种组合运动模式能形成循环,那这种运动组合就会被循环,被发展,和被壮大,而最终形成在宇宙中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组合运动循环规律。而那些不能形成循环的组合,则被排挤掉和被淘汰掉。这就是宇宙的自然演化和自然实验。
宇宙之所以能形成物质组合运动的循环,也在于在演化和实验中形成的特定粒子,有了这种特定粒子就能自然而然地去实现组合。也就是说基本粒子有一定特性,有了这种特性,才能形成某种组合,才能形成某种组会运动循环,粒子的特性是在自然演化和自然实验中塑造的。
对于物质的起源问题,空间是种无,物质是种有,而无中生有是无法让人接受的。实在的东西无论如何分割,它都是实在的,不可能成无?一无所有的空间,我们看不出它有在哪里?物质只能是种空间固有。如果我们总是在无中生有中去捉摸,也许永运也逃不出虚无的魔爪?物质不是无中生有的,物质是空间固有的存在。
在基本粒子的组合中,基本粒子除了碰撞还是碰撞,如果在碰撞中不组合,那就形不成宇宙。如何碰撞组合?组合成什么?它们的第一个组合物到底是啥?
它们的第一个组合物必须是个动力装置。如果组合出来的东西不会动,那它如何进行下一步的组合?如果只是随外碰而乱动,是不会形成物质的聚集的?试想一个组合物不会动,那它如何寻找组合目标?如何到达?哪来的组合动力?如何做到有机的组合循环?
第一个组合物必须是个动力装置,动力是惯性碰撞力,运动形式是碰撞反作用力的喷射形式的运动,也就是这个组合物是个喷射运动装置。喷射装置喷射的是物质粒子,必须先吸收后才能喷射,这就必须要形成一套吸收发射的机制。
在大爆炸的环境里,粒子碰撞是普遍的,碰撞形成碰撞力,碰撞力改变运动状态。第一个组合物面对的是众多粒子的乱碰,每一次碰撞都是力的作用,而这种力是乱七八糟的,方向各异的。但如果能改变这些碰撞力的方向,让其朝向一个目标,那该组合物不是就可以朝着某一方向持续运动了?如何改变碰撞力的方向,这就需要一种力的约束机制。碰撞力只在物体表面进行根本就无法约束,只有让粒子进入组合物内部才有可能。因此组合物必须是个空心的,因为实心体和表面作用根本无法约束粒子和改变力的方向。动能粒子进入组合物内部,在其内做惯性碰撞运动,粒子必须是完全弹性的,否则粒子会失去动能。空心球也必须是密闭的,并具有让粒子只进不出的反锁功能。粒子在空心球内作无休止的完全弹性惯性碰撞运动,并能保持动能和速度,随着只进不出的粒子越装越多,是必会造成球内的压力越来越大,而越来越大的压力是必造成球体的破裂,而破裂的球体会释放动能粒子并形成喷射,喷射形成的反作力推动球体的运动。喷完后在内外压力的作用下,关闭破口,继续接受有进无出的粒子,后又喷射,后又吸收,如此循环。空心球的生成机制和运作原理是很复杂的,这里只是作了些简介。
基本粒子的第一个组合物是空心球,如果组合物是实心球或其它什么都无法有效利用粒子动能和形成动力。一个物体要在空间里形成某个方向的持续运动,它必须要受到某个方向持续的力,而力是种碰撞力,也就是要受到某个方向持续的碰撞作用,以及在反方向上持续的喷射形式,也就是说任何物体的运动都是火箭式的喷射运动形式。
空心球改变的是粒子的运动方向和力的方向,并没有转化粒子的动能。动能不可转化,只能保存,保存动能只须把动能粒子装起就行了,保持其完全弹性的惯性碰撞运动。动能是运动粒子所具有的碰撞力,它不动就不具碰撞力,就没有动能。把运动粒子停下来它就失去了动能。如果要把动能转化成弹性势能,或把势能转化成动能,这都不可操作。所以第一个组合物要利用动能只能是保存利用,只能形成一个空心球来改变力的方向,空心球是宇宙唯一的动力装置。
空心球的运作机理与量子机制是相吻合的,量子机制和能量量子化是全世界的科学家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经过无数实验验证的结果,这应是事实。量子机制证明,物体存在辐射,辐射是量子化的,是一份一份的,是不连续的,粒子存在振动或运动。空心球接受环境动能粒子的撞击,并利用其接收装置把动能粒子装入其中,且只进不出,动能粒子在球内作完全弹性的惯性碰撞运动。当吸收的动能粒子达到一定数量并形成一定压力时,撑破球体形成喷射。喷完后在内外压力的作用下,在球体自身机能的作用下关闭破口。后又重新吸收,后又再次喷发,如此循环。喷射形成喷力,推动球的运动。空心球在接受环境粒子的碰撞时,碰进去的形成喷力,没碰进去反弹的形成斥力。空心球的运动是喷力与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和两种力的运动平衡。
空心球的受力情况是很复杂的,反弹的形成斥力,吸收的形成喷力。吸收的是四面八方各个方向的粒子,喷射的是一个方向一个点上的喷射,也就是它把四面八方各个方向的分力转化成一个方的一个点上的合力。对于一个球体来说,如果它四面八方受到的力是均匀的,那它是不会动的,因为合力为零。而喷力是一个方向的合力,是不平衡的力,喷力必须大于斥力才能向前运动,否则向后运动。在球体内部的碰撞中,粒子都在作高速往复完全弹性的惯性碰撞运动。内部的碰撞是非常混乱的,球壁上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作者: tatawowowo19    時間: 2017-3-31 10:34
不明觉厉
作者: 1264667862    時間: 2017-3-31 11:24
哎呦,太深奥了。我完全没看懂啊。
作者: yydyydyy    時間: 2017-3-31 11:59
不好意思,我没看懂
作者: dongxiexidu    時間: 2017-4-1 18:28
我在看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到底喜欢谁
作者: 一只大耗子    時間: 2017-4-1 18:37
哎呦,太深奥了。我完全没看懂啊。
作者: 一只大耗子    時間: 2017-4-1 18:38
哎呦,太深奥了。我完全没看懂啊。
作者: 一只大耗子    時間: 2017-4-1 18:49
本帖最後由 一只大耗子 於 2017-4-1 18:51 編輯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作者: mashuquan123    時間: 2017-4-1 20:12
全是在扯,为什么你说的再好也没有被主流物理学界所认可?如果你真的觉得你的理论够吸引人,那就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否则再好的理论也无人问津。超弦理论刚被提出时也是被人冷嘲热讽,而现在呢?成为了有望解决大统一的终极难题。。知道这些民间理论为什么总受人嘲讽吗
作者: manmakinglove1    時間: 2017-4-2 01:03
原子以下还有夸克,这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常识。作者是典型的民科,没受过系统体系教育。写文章连个思路都不清晰,反复在嚼碰撞。还什么有形就有碰撞,无形就没有碰撞,跟前面说的万物都有碰撞自相矛盾。建议还是去接受下体系教育,再梳理自己的思想,说服别人之前先说服自己。自己都理不清楚,凭什么去让别人接受你的想法
作者: baby_bk    時間: 2017-4-2 02:04
关键是谁投稿的?到中科院投稿基本还是中国人,不然首选投稿地必是欧美国家。
作者: dsq12321    時間: 2017-5-3 12:12
此一时彼一时
作者: p1ayer    時間: 2017-5-3 14:09
太深奥了,完全看不懂的节奏
作者: 阿什    時間: 2017-5-3 15:28

哎呦,太深奥了。我完全没看懂啊。
作者: youwei200    時間: 2017-5-4 12:48
????不明觉厉~~~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84.95.51.83/) Powered by Discuz! X2.5